BREAKING NEWS


從讀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實用性的留遊學文章
包含攻略分析及操作步驟,提升個人行動力,
讓你更有效率的實現出國學習的計畫!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盤點香港求學四大好處

【留學一點通】盤點香港求學四大好處/集國際金融、服務於一身
原作者:Eileen Shen
只要飛一個半小時,就能到達一個既能以中文溝通,又可在全英語環境中求學的地方。是的,這裡就是素有東方之珠、東方曼哈頓之稱的香港,一個繁華的國際重鎮。

根據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所公布2016年最佳留學城市(上表),香港排名世界第8,顯見當地大學仍受出國留學者的青睞。

為吸引優秀學生入學,香港各大學通常會選在台灣學測成績公布後,來台舉辦招生說明會。根據2015年初香港各大學來台招生時所提供的數據顯示,各校台生約100 ∼ 200名不等,每年開放招收名額約40 ∼ 5名,相較於7、8年前,台生進入香港各大學讀書的總人數不到20位,人數可說是大躍進。
1.  國際化程度高,全英語教學
因為政經地理等錯綜複雜的發展背景,香港國際化程度可說是相當高,除了母語之外,英語流利者也不在少數。以上一個學年來看,2015年初來台招生的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學院以及香港大學等5所學校,各校皆以「國際化環境」為招生特色。
也因此,英語力自然成了申請留港學生備受要求的能力之一,從各校所開出的報名門檻便可見一斑:其中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以及香港教育學院,均要求申請學生英文成績須達頂標。而香港大學今年更直接提高了托福門檻。
香港城市大學為例,該校便有7成以上教授為外籍人士,全校採全英語教育也是理所當然,該校協理副校長(專司環球事務)程星博士便表示:「我的同事來自世界各地,如土耳其、烏拉圭、法國……等等。」而該校的學生也不例外,每年有來自20 ∼30個國家的學生申請入學,顯見該校師生組成的國際化特色。
也就是說,要想在全英語環境下求學,不一定要遠赴歐美,亞洲就有許多能夠獲得相同資源的學習環境,其中又以香港為許多學生的理想目標,原因就在於此。
2.  地理位置較佳,利海外深造
這裡指的地理位置具有雙重涵義,其一是從台灣到香港的交通距離,比起到歐美國家來得近許多;其次是香港因歷史背景緣故,國際化、英語流通程度高,無論是在校園內外皆會遇到許多外國人士,使用英語的機率高,此外,香港各大學大多較為年輕,為了加速趕上其他各國發展,不惜投入大量資源培育人才,也因此提供許多海外深造機會,成為留學香港的加值誘因。
以城大為例,該校便設立了「65%城大學生到海外交換一學期」為長期目標,也積極提供到海外各地研習、交換、攻讀雙聯學位等機會,學生主動爭取,便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元的國際學習面向。


3.  大中華地區,人情制度友善
香港和台灣同為大中華地區的背景,想當然耳大幅縮短了學生出國留學的環境適應期。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台灣留學生游懷萱便表示:「當初在考慮申請香港的大學時,就覺得香港對台灣很友善,而且背景也和台灣相似,應該比較能夠早一點適應當地環境。」
不僅如此,游懷萱也點出一項香港友善的制度,「許多到歐洲留學的同學,畢業後就得盡快回到台灣,但香港有個IANG留港簽證,可讓非本地的畢業學生無條件居留一年,畢業後就能利用這段期間找工作或實習,對於求職非常有幫助。」
4.  國際金融重鎮,就業機會多
香港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際金融重鎮,其金融、商管相關領域的工作機會自然也不少。例如游懷萱便因對電商、新創產業有興趣,而此類產業正是香港蓬勃發展的領域之一,畢業後她即選擇留在香港工作,目前在一家協助創建網拍平台的公司服務,「不僅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在香港也能接觸到大中華、東南亞地區的廣大市場,既有挑戰性又有成就感。」
不過,香港的競爭壓力也是人們所熟知的。香港大學畢業、同樣也選擇留在香港工作的台灣留學生金佳怡,形容旅居香港經驗時說道「快速的生活節奏、昂貴的物價,容易擊垮人的競爭壓力」,卻也是她為選擇心儀工作的同時,所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金佳怡目前正在香港擔任商務公關顧問,她表示,港大的學術訓練扎實,高壓的學習經驗,反而有利於練就出她目前在跨國公司擔任公關顧問處理大小事的能力。「在香港,只要你從心理上不斷強大,勇敢脫離舒適圈,這座島自然能讓你建立出自己的精彩。」





LSI 蘇黎世-- 絕對不容錯過的精彩體驗課程

【遊學大小事】LSI 蘇黎世
Zurich Panorama.jpg
瑞士的飯店管理遠近馳名,在全球金融產業亦佔據崇高地位,此外更有壯麗宜人的山川景致,算是學習德文除了德國外另一個CP值很高的選擇!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使用德文的國家,除了德國、奧地利、瑞士,還有列支敦斯登、盧森堡跟比利時東部,所以除了英文外,德文在歐洲亦是非常重要的語言。E小編因為喜歡德國的球隊,自己有學過一點德文,也瞭解學商的人,會一點德文就佔了不少優勢。

本篇要介紹的就是教授德文為主,英文為輔的語言學校:LSI Zürich──LSI 蘇黎世分校
【學校介紹】
LSI (Language Studies International) 自1965成立至今已有逾50年的歷史,目前在八個國家都有分校,由於高品質的小班教學、多樣化的課程內容與齊全的設備,一直享有良好的口碑。而蘇黎世分校更是當地最古老的語言學校之一,校舍周圍不但環境優美,生活機能亦良好,離市中心和美麗的蘇黎世湖都僅有步行五分鐘的距離。

設施包含全新裝修的9間教室、提供免費上網的電腦教室和學生休息室,讓學生擁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除了主要教授的德文,另外也有英文課程、體驗課程等供選擇。教師皆經驗豐富而友善,能隨時為您的學習提供幫助。

Students+iPad.jpg
【城市介紹】
瑞士知名景點包括阿爾卑斯山少女峰、馬特洪峰、萊茵瀑布、蘇黎世湖等等,而蘇黎世有美麗的歷史建築、寬敞的街道、超過500間餐廳及咖啡館。其舊城區是文化與歷史的匯聚點,有全瑞士最多的俱樂部及著名的購物大道,文化交流相當活躍。

蘇黎世中世紀時期的古老房屋、彎曲狹窄的小巷、文藝復興時期興建的公會及市政廳,亦是世界級娛樂的誘人背景。旅客在舊城區遊一圈,可以領會到蘇黎世多姿多彩的過去。

蘇黎世大教堂的雙塔是這座城市的地標。其他不能錯過的景點還包括:擁有歐洲最大鐘面的聖彼得教堂和蘇黎世聖母大教堂,該教堂以瑞士藝術家賈科梅蒂和夏卡爾所繪製的彩窗而馳名。
Zur_leisure_walkaroundtown.jpg
【課程介紹】
一般課程之內容為日常德文用語,涵蓋聽、說、讀、寫、文法、字彙等,除了教科書,也會將各種生活化的報章雜誌、Youtube影片等融入教學,參雜遊戲或角色扮演,讓課堂生動而活潑。
一般課程每堂課45分鍾,每週20堂課,共15小時。你亦可選擇報名密集班,每週有30堂課,更充實且有更多的選修課程。
課程皆分為初學者至中高級五種程度,由於是按能力分班,不必擔心自己會跟不上。跟LSI其他分校相比,這裡每班的人數更少,至多12人,能保證每位學生得到更多的練習機會、更充足的學習資源。
若決定待上超過24週,你還可以選擇國際學年課程,它又另外提供了通用英語、商務英語、學術諮詢等等,學校也會根據你的程度為你設計學習目標和課程長度,可說是更豐富又客製化的選擇。
此外蘇黎世分校還有應考課程,幫助學生集中準備德語檢定B1/B2,這是德語系國家廣為認可的考試,申請許多大學也都會需要。

Zur_trio_of_students_with_teacher.jpg

最後是小編自己很想嘗試的體驗課程~探險德語:學生有機會體驗冰雪徒步旅行和冰屋建築之旅、還能去瑞士大峽谷&泛舟之旅,知名的Ruinaulta 峽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白色懸崖和童話般的森林,是野生動物的天堂。課程亮點包括在萊茵河乘筏,體驗激流的驚險刺激、在河邊紮營,以營火煮食等等,是不是光想像就非常吸引人呢?這可是蘇黎世分校才有的喔!

Zurich_StudentsWithLivingStatue.jpg
【活動介紹】
學生可參加學校舉辦的藝文活動,參觀博物館、藝術中心、歌劇欣賞等,另外也有戶外活動如健行、滑雪、泛舟、BBQ,週末還有安排至德、法、義等國郊遊。
Zur_staff2010.jpg
瑞士的官方語言除了德文,還有法文跟義大利文,加上學校的英文課,等於只要花一趟機票錢就能學習四種語言,在小編看來實在很物超所值!喜歡語言學習,又想去既繁榮進步,又有壯麗自然景觀的國家,你千萬別錯過囉~

至LSI 蘇黎世遊學每月不到40,500元,只在Crazy Abroad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人文薈萃的LSI 劍橋學院

【遊學大小事】LSI 劍橋學院

編按:
無論留學、遊學、進修,語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入門關鍵。但市面上語言學校這麼多,該如何挑選符合自己的需求真是一件傷透腦筋的事情。到底是要一間一間看,一個一個問;還是隨便找一家時間能配合,學費可負擔就立即出發呢?擁有50年資歷,14所學校,據點遍佈世界各地的Language Studies International(簡稱LSI)就非常適合不知該如何下手、有選擇困難的你。除了短期課程、長期課程的安排之外,針對working holiday、打工換宿、就學方向、工作實習等未來發展,以及住宿和日常生活皆有專人諮詢規劃,因此從學習到生活通通為你準備妥當。
接下來將為大家介紹LSI位於英國的劍橋學院。


風景如畫的劍橋城以劍橋大學最為聞名,但她同樣是一座生機勃勃而又忙碌異常的多樣化城市,匯集了各國睿智聰慧的留學生。絢麗迷人的建築、博物館和畫廊無處不在,劍橋是希望體驗英倫文化人士的天堂。大規模的學生群體也意味著劍橋有許多獨立的店鋪和餐館,夜生活內容豐富且絢麗多姿,包括現場音樂、戲劇和喜劇——是希望在英國學英語人士的理想之選。


LSI 劍橋學院坐落在一個寧靜的住宅區,地理位置靠近火車站和繁華的市中心,校舍是一幢歷史氣氛濃厚的古典建築,附帶美麗的英式花園,特別在夏季百花怒放,就更顯得美麗。學校裡有大量便利的設施:包括個人專用的電腦、網路設施及多媒體語音中心,並附設學生交誼廳、餐廳確保學生舒適愉快的學習環境。
來到學校的第一天會由熱情友善的教職員帶領你認識學校環境,之後進行分級測驗,先筆試再一對一口試,選擇適合自己程度的班級是打好基礎的第一步;LSI劍橋學院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以南歐和南美居多,台灣學生僅占總學生數的2%;學校採小班教學,每班學生9-12人,老師的教學方式活潑有趣,特別注重鼓勵學生開口「說」,結合課堂教育,LSI還為學生舉辦各種各樣的校園和社區活動,鼓勵他們用英語交談、結識朋友和了解當地文化,讓學生在有趣的社會活動中得到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等方面的強化訓練。


與其他語言學校相比,LSI並不會在課後出太多作業給學生,也不需背單字、記東西,全靠個人自發性學習,相反地,LSI鼓勵學生參與戶外活動,讓學生不只是學習英文,同時也要認識劍橋這個美麗的城市。

來源

如果是在七八月來LSI劍橋就讀的同學。千萬別錯過一年一度、為期八周的莎士比亞戲劇節,在戲劇節期間內,每晚都會有莎翁的名作在劍橋大學各大學院的空地上演。由於劍橋獨特的環境,在這裡賞劇會是非常特別的體驗。人們常會在劇目開始前相約在一起野餐,然後從黃昏坐到天黑,在月光皎潔的露天劇院裏感受著莎翁年代的永恒魅力。

來到劍橋,豈能不划船?!

大家最傷腦筋的住宿LSI也準備好了,嚴格挑選適合的住宿家庭,讓你遠在國外依然有家的溫暖。喜歡自己住或者想要認識更多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也有公寓式飯店、學生住宅、合租公寓等提供選擇。都是徒步能夠到達學校的距離,這樣就能夠省下不少交通費,只是可能要增加食物費用了,因為運動量大容易餓啊!

到LSI劍橋學英文,每月不到3萬5只在Crazy Abroad!!



LSI 倫敦中央學院、漢普斯特學院

【遊學大小事】LSI 倫敦中央學院、漢普斯特學院
編按:
無論留學、遊學、進修,語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入門關鍵。但市面上語言學校這麼多,該如何挑選符合自己的需求真是一件傷透腦筋的事情。到底是要一間一間看,一個一個問;還是隨便找一家時間能配合,學費可負擔就立即出發呢?擁有50年資歷,14所學校,據點遍佈世界各地的Language Studies International(簡稱LSI)就非常適合不知該如何下手、有選擇困難的你。除了短期課程、長期課程的安排之外,針對working holiday、打工換宿、就學方向、工作實習等未來發展,以及住宿和日常生活皆有專人諮詢規劃,因此從學習到生活通通為你準備妥當。
接下來將為大家介紹LSI位於英國倫敦的倫敦中央學院。

說到倫敦大家想到什麼?腦海裡迴盪起:「倫敦鐵橋垮下來,垮下來…」的歌聲,電影中常常出現的倫敦眼London Eye、傳遞時間的大笨鐘Big Ben;還是古老的石板路上,穿著風衣在雨中漫步的紳士淑女們?
當然不能忘記大家耳熟能詳221B Baker Street的福爾摩斯(題外話,千呼萬喚始出來,新世紀福爾摩斯第四季將在2017年元旦首播),一見面就要聊天氣、不酸對方兩句日子過不下去的日常社交:贏球時真的會徹夜狂歡大暴動嗎?以及挑戰各種當地食物。但是倫敦真的是這樣?

在想要了解當地之前,來到LSI的第一天就由親切的教職員進行學校環境介紹,先筆試再1對1口試,依照測驗結果分入最適合你程度的班級。正式上課後採小班制的互動式教學。不是單純的老師講課學生做筆記,而是與來自泰國、挪威、巴西、西班牙四面八方的同學,和你一起討論老師指定的題目,在過程中就能逐漸了解大家的背景和來這裡的目標,下課後還能一起去喝咖啡繼續還沒結束的話題。無論是短期班還是長期班都可以按照你的需求排課,能夠兼顧課業和生活才可以好好的探索城市,否則一回台灣大家問你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如果只有唸書唸書這樣真是太可惜了。

倫敦中央學院(London Central)位於市中心交通方便,步行3分鐘抵達Goodge Street Station,生活機能良好。附近有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大英博物館,鄰近商圈咖啡館、酒吧林立。熱愛歷史文物的同學請別錯過大英博物館,館藏內容豐富,不定期的開放特別館藏,更重要的是不收門票,對於學生來說真是一大福音。

另一間分校倫敦漢普斯特(London Hampstead)則是人文薈萃的藝文區,詩人約翰.濟慈故居、弗洛伊德博物館,以及60處以上經過藍牌認證名人故居都在這。

大家最傷腦筋的住宿LSI也準備好了,嚴格挑選適合的住宿家庭,讓你遠在國外依然有家的溫暖。喜歡自己住或者想要認識更多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也有公寓式飯店、學生住宅、合租公寓等提供選擇。都是徒步能夠到達學校的距離,這樣就能夠省下不少交通費,只是可能要增加食物費用了,因為運動量大容易餓啊!

有興趣到LSI倫敦遊學的同學,千萬別錯過Crazy Abroad 的優惠,至倫敦中央學院漢普斯特學院分別可省下近20,000元唷!





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水果攤國際觀

【海外故事】水果攤國際觀
文章收錄於《柏林繼續叛逆:寫給自由》,作者:陳思宏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授權轉載

我柏林家的隔壁是一家土耳其人開的水果攤,瓜香果豔,我是常客。柏林觀光客多,水果攤老闆說德文與土耳其文,但不說英文,面對各種國籍的旅客秤斤算錢時,手擺腳動取代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中文、德文、法文、日文都出現過,水果攤每天都非常國際。外語有時是溝通飛蚊,叮人滿頭包;但溝通有礙常常也是樂趣,拘謹的文明身體都忽然必須開始演戲,光是微笑哪足夠,快快召喚梅莉‧史翠普來附身,舞動肢體,只求跨過洶湧的外語河。

一次我來買菜,前面的客人與土耳其老闆正身陷語言迷宮裡,客人說著文法亂、有濃重口音的英文,老闆則一直以德文回覆,客人的焦急燒著,都快把手中的綠芒果給催熟了。老闆看到我,急忙請我幫忙,有我這個臨時口譯當橋,兩人終於達成買賣理解。

這位說英文的客人向我道謝,接著問我:「為什麼他們都不會說英文呢?好奇怪。」我答:「因為你在德國。這裡,人們說德文。」

其實,我面前這位買水果客人,本身英文也紊亂,口音濃重,文法錯亂,但他卻覺得在德國柏林賣水果的老闆應該要會說英文,這邏輯很奇怪,自己都不太行的事,怎麼會要求人家一定要做到呢?我想,這位先生大概就是覺得「英文是國際共通語言」,而忘了去尊重每個國家對於自己母語的保有與使用。


幾年前,我在柏林採訪台灣某知名大學校長,他或許是旅途勞累,態度有些傲慢。問他這幾天在柏林的經驗,他皺眉抱怨:「怎麼德國英文標示這麼少?這樣誰看得懂啊?」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們一直重視英文教育,到最後卻培養出了只以英文為世界中心的人才,他們把英文當做是唯一合理的外語想像,來到柏林看不懂標示,卻沒想過,這些標示其實主要是給本地人看的。

我不禁想,學外語,不是為了培養大家一天到晚強調的「國際觀」嗎?不是為了跟國際接軌嗎?不是為了讓自己世界更開闊嗎?怎麼這位校長,人身在德國,心中卻只剩下了英文?


大學時打工賺生活費,我當英文家教,也在補習班教兒童美語,因此眼見過許多心急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小孩英文學不好,會被全球化浪潮給遠遠拋在後,長大後一定會被徹底淘汰,因此督促小孩努力背英文單字。有位媽媽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的小孩上的幼稚園是標榜雙語的幼稚園,上小學後請美國人來家裡當語言家教,小孩放學後還來補習班學英文。我發現這位小孩的確是會說英文,乍聽似乎是不錯流利的英文,但文法組織破碎。在課堂上,這位小孩的讀寫完全不行。幾堂課之後,我發現他的中文也很差,母語句構紊亂,英文也沒學好,語言築起了成長障礙。我跟媽媽聊天,我覺得讓小孩停學英文一陣子,先好好把自己的母語的城堡蓋得穩固,再來學英文根本不遲。我說:「我十三歲上國中才開始學英文啊,其實學外語這件事跟起跑早晚並沒有一定關連。」但媽媽不聽,只想要換掉美國家教。我想介紹一位朋友去應徵,但朋友是美國華人,媽媽看了,竟然跟我說:「我只想要請美國人。」原來在這位媽媽心中,美國人就等於白人,其他皮膚顏色的都不算。心胸狹隘的媽媽,想把小孩推向全球,其實,卻只教育了偏見。



學英文當然很重要,英文的普遍性不用多說,英文學好,可以讀的書倍增,聽到的聲音也不會只限於母語,世界可能會因此更遼闊。尤其時台灣此時此刻,媒體失靈,新聞台狂播瑣碎雜事,埃及的動盪在電視上出現的頻率根本比不上某位小明星的情事,如果擁有英文能力,就能透過網路接收英文媒體的資訊,自己主動去了解這世界正在如何轉動。

但是,外語,並不等同於英文。這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語言,影響力不見得比英文小。若有機會學習英文之外的外語,一定會發現不同的語言會有不同的境地與角度。例如,美國出兵伊拉克,以美國為主的媒體就會使用「解放」,但其他國家的媒體使用的字眼卻是「侵略」或「攻擊」,動詞不同,歷史的角度就徹底翻轉。

台灣是個島國,政治位置孤立,對於「國際觀」我們有一定的焦慮。我們努力申請舉辦國際賽事,全民學英文。島嶼四處都有英文標示,但拼音紊亂,錯誤百出。我們一直努力拚觀光,英文標示堆疊,但就算全島都有精良正確的英文標示,就會吸引大量的國際觀光客前來嗎?

我記得我拜訪過的義大利的海邊小鎮、法國南部的小山城、還有捷克湖邊小村,當地沒有任何英文標示,菜單沒有英文版本,居民說著自己當地的語言,但,卻還是有源源不絕的訪客前來。因為這些地方有驚人的人文景觀,文化底蘊深厚,他們根本不用急著「國際化」,照自己生活步調過日子,煮家傳的菜,唱奶奶教的歌。


其實,「國際觀」就是理性的好奇心,不是八卦獵奇,而是以尊重理解的視角,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那些殘酷戰事、出版了哪些文學書、拍了什麼反應社會的電影、選出了什麼政治人物。因為世界很大,語言繁星,傾聽世界之後,或許,我們終於也願意去為世界做點無私的奉獻。

但其實不見得一定英文好才會有所謂的「國際觀」,我身邊就有幾位柏林或台灣朋友,真是沒天份學外文,學英文等於被抓去撞牆。但他們勤讀翻譯書籍,知曉的世界,絕對比認為「英文標示等於國際化」的校長還要寬廣。

所以,勤奮學習但卻依然無法駕馭英文,其實不是悲劇。重點是好奇心沒被磨損攪碎,不懂沒關係,還可以翻字典或讀翻譯。不是英文考一百分,腦子就會長出「國際觀」區塊。「國際觀」是了解,讓我們學習從他人的角度來看世界,於是我們不自大,因為耳朵裡不是只有自己的獨白。


隔壁的水果攤依然每日上演語言戲碼,他繼續說著德文或者土耳其文,回答各國旅客。問他要不要學英文?他說:「英文不是問題,西瓜甜不甜才是問題!」

說的好。
----------------------------------------
作者簡介
陳思宏,一九七六年生於台灣彰化,輔大英文系、台大戲劇研究所畢業。彰化出生,台北出發,柏林撒野。
曾獲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小說獎、彰化縣磺溪文學獎散文獎、南投縣文學獎小說與散文獎、國軍文藝小說金像獎、台灣文學獎小說獎、九歌年度小說獎、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等。
當過演員,現任記者,熱愛寫作。為台灣宏觀電視柏林特派員,表演藝術雜誌德國特約撰述。出版作品:《態度》、《叛逆柏林》、《柏林繼續叛逆:寫給自由》、《去過敏的三種方法》等。電影作品:《曖昧》(Ghosted)、《宮保雞丁》(Kung Bao Huhn),《全球玩家》(Global Player)。網站:www.kevinchen.de